Schoo

什麼叫知己?這是一個好問題。有很多人都說,好朋友就是知己了,但事實又是否如此呢?或許我們可以從古代聖賢的說話中尋找答案,東周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讓有道「士為知己者死」。 知己較於好友,是更為深入的,是更為高階的,是更為不可多得的。

知己較朋友而言,是更深層的。朋友可能只是和你剛好有共同的興趣,又或者有著共同的話題而已。甚至俗語有云「酒肉朋友」,有時候朋友只是一群與你一起吃喝玩樂的泛泛之輩,和他們的關係實難言深交,大部分皆是只了解其表面,不了解其內在,擁有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即可成為朋友,大家還是帶著面具的。知己不是,知己必須是至此不諭的,或許他們關係的開端是因為有共同興趣,但要變成知己,唯有互相卸下面具,坦誠相對,了解最真實的彼此。 古語有云「人生得一知己足矣」,可見要接受領悟得到最真實的,面具以下的自己的人,為數不多,所以得一而足,不可強求。

那麼如此珍貴的知己,要怎樣才能形成呢?最基礎當然就是互相了解。在茫茫人海之中或許是為了生活需要,又或許是為了適應環境,我們往往都會帶上很多面具,或阿諛奉承或怒目而視,但這些在知己面前通通都要放下來。在放下偽裝互相了解之後,就需要互相欣賞,欣賞最真實最原本的對方,深入了解對方並發自真心的對他抱有認同,這就是知己了。伯牙和子期,一個是彈琴的能手,一個卻只不過是居於山野的樵夫。如果僅看他們表面的面具,絕對是天壤之別的,尤其是在古代階級制度如此分明的社會當中。但是當他們放下了這個面具,開始相互了解對方,從最純粹的琴聲當中欣賞對方,因此就形成了知己。

既然知己如此珍貴,如此難覓,那麼得到知己有什麼好處呢?首先,知己往往是你辦事最大的助力,最大的支持。因為他了解你,並發自真心的欣賞你,雖然不能說給絕對會支持你的意見,但或反對或支持,其本意絕對是好的。 亦因為了解你他最能夠了解你的長處和短處, 就能夠給你最精準的意見,且忠貞不二。其次,知己也是患難時的安慰。礙於對外的形象,我們都很難將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 但難道遇到困難,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, 就只能夠壓抑在心底嗎?這個時候知己就是一個良好的渠道,因為他了解你,也明白你,你不需要再帶著為了應付社會攜帶的面具,你可以以你最坦誠的心態抒發你的情感,這些都是朋友無法取代的。

有人問:「其實我也很喜歡獨立的生活,那麼是不是就不需要知己呢?」我不否認並非每一個人都十分喜歡融入人群,希望多一點個人的空間,但即使如此知己依然有存在的必要。知己,如果我們將其拆開來看,就是「知道自己」。事實上認識知己也是一個知道自己的過程,甚至可以說是必經的過程。只有配合著自我感覺 還有他人感受與評價 才能夠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唐太宗就曾經在魏徵死去的時候說:「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,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。」英明如唐太宗,要了解自己亦需要靠著魏徵這塊人鏡方可知道自己的得失。所以即使喜歡獨立的生活,但要培養品格,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,一位知己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一個好的知己是個人成長,人生經歷必不可或缺的部分。但同時極為珍貴,千金難買,因此如果遇到自己人生的子期,絕對要多加珍惜呀!

除非特別註明,本頁內容採用以下授權方式: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ShareAlike 3.0 License